(43)华东孙文斌的螳螂拳;(44)华东王菊蓉的青龙双 剑;(45)华东胡汉平和章海深的单刀进枪;(46)西南郑怀贤的飞叉;(47)华 东蔡鸿祥和蔡龙云的对拳;(48)华东张文广和中南温敬铭的对擒拿;(49)东 北李天骥和张继修的太极对剑;(50)西北苗玉龙(时年78岁)的醉棍; (51)西南萧(肖)应鹏的猴形拳;(52)华北李文贞的太极十三剑二路。

这次表演晚会获得极大成功,在这次大会的推动下,全国各地武术组织和 活动迅速开展起来,为新中国武术的普及与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954 年,在上述赴京表演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支国家武术队。

二、首支国家武术队的人员组成

1954年国家体委从华东区、东北区、中南区及西北区选调了 10名优秀男 女武术运动员到中央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的前身)竞技指导科报到。与 先一步成立的华北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武术队合并,于同年3月, 组建了竞技指导科武术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成立的第一支武术运 动队。共由25人组成,其中教练3人,男队员13人,女队员9人,周树林、 李天骥和孙文斌为主教练,蔡龙云兼政治辅导员。队员有上海的金莲芳 (女)、蔡龙云、邵善康、胡汉平;山东青岛的邱桂香(女)、刘崇禧;辽宁的 成传锐;河南的马春喜(女)、沈少三;四川的萧(肖)应鹏口;北京的赵 淑琴(女)、田永福;天津的李文贞(女)、李文兰(女)、周文敏(女)、刘 万福、杨春山、李国华;河北的吴凤英(女)、刘瑞峰(女)、刘学会、常双 年。其中年龄最大的女队员是李文贞(1923年生),年龄最大的男队员是刘万 福(1918年生),最小的女队员是马春喜(1940年生),年龄最小的男队员是 刘崇禧(1935年生)。他们是不同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都有各自的特长。当时的武术队集中训练,队员之间破除武术门户与派别之见,互教互学,切磋技 艺,极大地丰富了武术知识,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武技水平。

三、 首支国家武术队解散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复杂的政治现实。武术被一些别有用 心的人利用于搞封建迷信,骗取钱财,破坏社会秩序。为了使这样的不良局面 得到控制,1955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提出对武术采取“暂时收缩加以整顿” 的方针,并着重进行治理和整顿工作。后来甚至停止了一些正常的武术活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第一支武术队于1955年5月宣布解散,从此22位身怀 绝技的武术运动员分散到全国各地。武术队的解散确实令人惋惜,然而“祸 兮,福之所倚”,这却使得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

四、 首支国家武术队人员动态及从事的活动

时光飞逝,如今距首支国家武术队解散已有62个春秋了。笔者查阅了武 术史料、人物传记、地方志等相关资料,可查证的资料记载第一支国家武术队 相关人员的史料不够完整,尤其是一些离开国家武术队后从事群众性武术活动 队员的相关动态已无处找寻。在此,将可查证人物的材料进行分享:

周树林,河北任丘人,少林武术的传人,是第一支国家武术队队员周文敏 的父亲、李国华的师父。精通三皇炮捶,传习五虎断门刀、五侯刀、穿林双 剑、梅花双刀、少林大刀、弹腿、炮捶、太极十三剑(一路)、少林棍等。在 他收的弟子中,习练炮捶者曾在历届国内外传统武术大赛上摘金夺银,如今炮 捶已经成为具有地区特色的拳种。

李天骥,号龙飞,河北安新县人,自幼随父亲习武。1931年毕业于山东 省国术馆。1932年至1938年任山东国术馆教师、陵县国术馆馆长。1938年至 1949年协助其父创办哈尔滨太极拳研究社,并先后在天津、沈阳等地任武术 教师。1949年后,历任哈尔滨国术联合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术讲师。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支国家武术队成立后任中国武术队第一任总教练。 1955年调到国家体委武术研究室工作。

1955年,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他执笔主编了国家体委普及武术的第一 套规范教材《简化太极拳》。以后又陆续整理了《八段锦》《三十二式太极剑》 《八十八式太极拳》《太极推手》等武术教材。他参与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 则》的制定和第一部全国体育院校本科武术讲义的编写,参加了多种武术规 定套路、竞赛套路、传统套路的编写和审定。在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工作中 中,他四次访少林寺,二次上武当山,深入民间,拜访专家,整理了很多武术 资料,出版了《形意拳术》《武当剑术》《中国武术指南》《太极拳真髓》《武 当绝技资料汇编》等多部中外文武术专著,超过150余万字。1959年,日本 政治活动家松村谦三率团访华,周恩来总理向客人介绍了中国太极拳。李天骥 受命教授日本客人,开启了中国与日本武术交流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李天 骥先后6次赴日访问教学,影响很大,日本武术界称他为“太极拳之父”。 1985年,国家体委授予李天骥“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1995年,在中国 武术协会开展的全国武林百杰评选活动中,李天骥入选当代“十大武术名 师”。20世纪30年代他和著名武术家郭歧凤合作表演的武当对剑为当时一绝, 被誉为“珠联璧合、起凤龙飞”。李天骥工作兢兢业业、实事求是、精益 求精。

孙文斌"],山东人。擅长少林长拳、七星螳螂拳。师从孙绍亭,学习 “弥祖长拳”。曾担任国家武术协会副主席、武术教练员、山东省第一位武术 教练、省武术协会主席。1958年10月山东建立省武术集训队,孙文斌担任 领队。

蔡龙云,山东济宁人,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技击家、理论家、教育家,中国 武术九段,国家级武术裁判。擅长华拳、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等,尤精技 击,有“神拳大龙”的誉称。从1956年开始,屡次担任国内和国际武术比赛 总裁判长和裁判长。担任过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体育系副主任,上 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第七届 全国政协委员。他多年从事武术教学、科研和管理,卓有建树。他著有《武 术运动基本训练》《华拳》《五路查拳》《剑术》《少林寺拳棒禅僧》等专著十 余部,曾主编我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型、技击 性、知识性文章70余篇。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为他建立“蔡龙云大师 工作室”,先生于2015年12月19日在上海仙逝,享年87岁。

金莲芳,离开国家队后到福建从事武术工作。1979年5月,在仙游县举 行了 “福建省武术协会成立大会”,金莲芳任协会委员,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来福建省成立的第一个省级武术协会。

邵善康,浙江鄞县人。擅长醉拳,他的醉拳由传统的醉八仙改变而成,张 弛有度,动静分明,有“醉拳王”的誉称,至今仍被武术界和影视界推崇。 邵善康是中国武术协会教练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 中国武术 学会委员、高级教练、国家级裁判、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曾任上海市武术 队总教练。1961年,随周恩来总理出访缅甸,并先后赴捷克斯洛伐克、墨西 哥、日本、菲律宾、荷兰、澳大利亚、法国、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访问、教

[1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体育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36. 学,推广中华武术。1974年作为中国武术代表队总教练,带领李连杰等一批 运动员访问美国。20世纪70年代担任上海武术队总教练,是著名演员李连杰 醉拳技艺的启蒙老师。

胡汉平,上海人,自幼习武,通晓多种兵器,继承和发展了风格独特的 “武松脱铐拳”,在国内影响甚远。胡汉平在国家队时与蔡龙云表演双钩对 剑,与刘崇禧合练螳螂对打。从1953年开始,他参加了多次全国武术比赛, 成绩极优。他修养甚高,为人朴实厚道,与世无争,一生默默奉献,在上海基 层体校从事武术教学。

邱桂香[2],山东平度人,出身于武术世家,自幼随父亲邱宝山习武。 1950年,在青岛市第一届民族形式体育大会上,获武术表演优秀奖。1952年, 代表青岛参加山东省民族形式体育大会,获个人短器械刀术剑术项目优秀奖, 与其父邱宝山对练,双双获得流星锤、哨子棍表演优秀奖。同年,父女双双入 选山东省武术代表队,参加华东区第一届民族形式体育大会,获优秀奖。1953 年11月,代表华东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获优秀奖。

浏览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