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掌目相合桩

顶二左右二侧,微微下沉,使掌心徐徐转向面孔,合于两目之前,指尖向上与额齐,掌心向二目,约距面部1-2拳,两小指侧相靠拢留少许距离。

十七、环抱脏

双手自二目前向左右侧分开,成大环抱状,掌心相对,尽地开展,双手高与胸外平,两手腕略低于肩。松肩沉肘。

双手大臂向腰肋收合时,掌心翻转向上或仰掌。肘与腕成水平线。指尖向前,两小臂相距与肩宽或手部微向里合。

收式:

十九、莲花桩

双手由上式向胸前合成莲花合掌手型,成为两手拇指尖和小指尖各相接,其余三指分开指尖向上(食指、中指、无名指)似开放 的八叶莲花形状,掌心、指尖均向上,置于胸前,相距约二拳。

二十、合卜桩

将莲花合掌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合成为合十手型。然后,分开双手向卜,沉落至两胯旁,接着双手再向左右两侧向上环形高冬至头顶匕两堂心相合,然后沉时收什;网前成介桩,武后,两分落两胯旁成站立收式。

功能和原理:

初静结合使躯干、四腹保持一定的姿势,周均肌肉公美中微有劲意,使中枢神经在相对静态下得到调整,并促进皿液循环,属强整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健身袪病的目的。

注意事项:

患急症的病人、孕旧不宜练习。

走太极的又称、走八井,是民间流传的一种健身方法。它是全身运动,重点是像炼腿脚。练习时要选择一处平坦的地方,土 地、水泥地均可,划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圆圈。走圆时要屈膝,脚学操地行进,沿圈而行。共分三式,按天、地、人组合,也可选练一二式练可需用20分钟至一小时左右。

练习方法:

起势

站正在中位,面向南,全身放松,自然呼吸。两臂从两侧缓缓抬起,手心向,与病平后翻聿,户心向上,缓缓上升至头顶合十,再慢慢下降,至随中稍停,然后双臂外展,指尖相对,掌心向下,降至小腹前,屈膝卜蹲(膝不过脚尖),两腋圆空,头正身直,目视前 方。出左步,跟着上右步到南位,身向左转,同时右脚跟提起外旋落平,左脚跟提起内旋向右脚靠拢落平,面向东。

第一式按地掌

接起势,双掌拉开约10厘米,离腹部5厘米左右,重心慢慢移到右腿,出左步,脚拿出离地,弧形出步,重心慢慢移到左腿,身向右转,眼平视,出右步,脚掌不离地,弧形出步,量心慢慢移到右腿,身向丫转,眼平视,如此连续走几冏 右脚到南位时返还,左脚上半步横放在右脚跟旁,身向左后转,同时右脚外旋横放在左脚尖前,左脚跟提起内旋成丁步“重心慢慢移到左腿,出右步,走9圈。

第二式托天掌

行进不停左脚到南位,右脚卜,半步横放在左脚跟,呈丁八字,后转身,同时左脚掌提起内旋放平,右脚掌提起外旋放平,呈丁八字重心慢慢移到右腿,双臂外旋,掌心向上,提至胸前,左右分开,掌指向外,二托,略高于肩,双臂微屈,呈托天状。出左步,行进同匕九转返还。

第三式合十掌

行进不停到南位后转身,双臂下放回收,双掌合十于胸前,掌指向上,掌心空虚,拇指在膻中部位。重心移到右腿,出左步,行进同上,九转返还。

收势:走完九九返逐步要收功,左脚到南位后,右脚上步横放在左脚尖前,身向左转,左脚跟提起内旋成并步,双腿慢慢直起,双手下放还原。接着双臂左右升起,掌心向平肩后翻掌,掌心向 匕升至头顶合十,再慢慢降、至胸前掌根分开,降至小腹双手分开到体侧。

功能和原理:

这种健身方法对腿就不灵或疼痛、高皿压、肠胃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健身延展效果。走太极圈时,屈膝而行,当两脚站定,身体左右摆动时,双眼类似拧麻花,用力阻转眼和足踝,能 够活动筋骨,活皿化淤,气血通畅,治疗腿脚疾病。

注意事项:

重病患者、孕妇不宜练习。

五禽导引法

五禽导引法是以我国传统的五禽戏来导引真气运行的动玲结合的一种健身功法,它模仿猿、鹿、虎、熊、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和可性,姿势配合呼吸,每一部动作都包含若干件呼吸。它要求动作领 先,呼吸随后,用姿势引动胸肋的张缩运动,形成自然呼吸。练习此法不受年龄、性别、体质和场地、器材的解制,运动量可因人而异。

练习方法:

一、猿势

5小节,15个呼吸。

预备式:两脚并立,两肩自然卜垂,手心贴于两腿,身体立正, 重心落在脚跟,足趾抓地,下颌略向回收,扣肉,舌抵匕腭,目视前方三五步处,宁神定意,方息片亥已。

1.从预备式开始,两手掌江指井拢,两抗学向身前凑拢,掌心 向上,两掌中指尖接触,置于小设下缘。当动作开始,即随着吸气,吸气完毕,即呼气,是为第一个呼吸。

2.从第一个呼吸完毕,两手掌姿势不变,向上移至脐,向上移动即吸气。吸完即呼,是为第二个呼吸

3.从第二小节呼气将完,势不变,徐徐移至小腹下,两手 堂左右分开,掌心向匕两臂平伸徐徐上举,即吸气,两手举至头顶 最高度,吸气完。两掌心相时,徐徐下降,即呼气,降到小腹 下,两手掌向外划一小弧,置卜丹阳两侧,呼气完,为第三个呼吸。原式停止不动,再呼吸3次,注意数呼气,勿数吸气。余仿此。

4.第三小节呼气将完时,两手向前伸,手心向下,两手高与乳动作开始即吸气,同时两腿下蹲,高低与自己体力相适应为好,最低不超过大腿面的水平度。旋即左腿横开一步,约90厘米(要按身体高低,步子宽窄适宜)。两脚尖内扣,手掌也随之向两侧横开,伸展高与肩平,胸向前微挺,吸气完。两掌循原 路平直向身前,合拢至胸前,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双手交叉如十字状。

徐徐下落至小腹两侧,手心、转向上,握空拳,上提置于两肋(期门穴),勿着两肋。呼气完毕,为第七个呼吸,原式不动,再呼吸7次,为第十四个呼吸。

5.第四小节呼气将完时,两拳式不变,徐徐趋向丹田,同时重心移于右腿,左腿收回,两腿微屈,两足并立。两拳原式不动,上提至胸吸气,同时两腿站直,两拳心反转向下,外开如拉力状至肘与肩平,吸气完。两拳循两肋经腰部沿脊柱两侧直下,自然地恢复预备式,为第卜兀个呼吸

二、鹿势

5小节,19个呼吸。

预备式:同猿势预备式。

1.左脚向左横开约80-90厘米,两足内扣,足趾抓地,重心落于足跟,头微前倾,目视丹田。两落学心向上,向身前并拢,两掌中指相接置于丹田,两手停止不动,动作开始即吸气,吸气 完即呼气。此时呼气,为第一个呼吸。

2.从第一个呼吸完,两手姿势不变,徐徐上移至中院,两小臂 上抬,两肩不动,目视掌,动作开始即吸气,吸气完即呼气,为第二个呼吸。

3.从第二个呼气将完,两手掌徐徐下移至小腹(仍为呼气), 两手掌相对合,徐徐卜举,两手如作揖状,合掌向额前上伸,至两臂伸直为止吸气完。两手随即左右分开下落,手掌相对,两肘与肩平,动作开始即呼气,为第三个呼吸。姿势不变,再呼吸5次,是为第八个呼吸。

4.从第三小节8次呼气将完,两手经面前向下落至胸前,即徐徐向两侧平伸(同图徐即吸气。两平展后,即变转掌心向上,向胸前合拢,右手在外,左手在里,两手交叉后,随即握拳如裂物状,向左右分开,旋向后腰,左拳在匕右拳在下,停于命门穴处。吸气完(做此势,头身微向前倾,吸气时转到腰背),即停止不动,再呼吸9次,为第十八个呼气

5.第十八次呼气完毕,两拳沿脊柱上提,即吸气,至不能再提,吸气完,两手沿脊柱两侧(膀胱经)徐徐向下移,直至尾骨,即呼气,转向两侧恢复预备式,为第卜九个呼吸。

6.正立右足不动,左是与上体同时向左转45度,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上,徐徐上提至左髓骨上缘,动作开始即吸气,吸气完即呼气,是为第个呼吸。

7.第一小节第一个呼气完,两手势不变,徐徐上移至左乳部,移动时吸气,吸气完,即呼气,目光仍注视两手,是为第二个呼吸。

8.从第二个呼气将完,两手下沉至谶,两手掌翻转向外,两手 上举至头顶,上举时即吸气,目视手背,随即原势下落,即呼气,身体下蹲,两手下落至左膝旁,再绕至右膝旁,左脚外边着地(窍阴穴),重心移于右脚,呼气完是为第三个呼吸。随即两手散开,即吸气,右手手掌心反转向上,左手向左划弧,绕至身后,手心反转向上,形如蛇头,回绕从腋下钻出,手如托盘,用力上举,左耳贴于左臂,右手心同时反转向下竖指坐腕,停按丹田处,吸气完,即呼气,是为第四个呼吸。原势不动,再呼吸9次,是为第十三个呼吸。

浏览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