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出国访问任务多的年份,武术代表团的时间和人员还安排不开。据不 完全统计,这十年间中国武术队的足迹遍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 1977年一年武术外交活动就有五次[ ]:
2月15日至3月6日中国武术队、技巧团访问泰国;
2月15日至4月3日中国武术队、技巧团访问加纳、赤道几内亚、尼日利 亚、马里;
5月11日至6月17日,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丹麦、挪威;
9月13日至11月2日,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日本、澳大利亚;
11月8日至12月24日,中国武术、技巧代表团访问几内亚、贝宁、几内 亚比绍、喀麦隆。
1979年一年武术外交活动就有四次[3 ]:
3月22日至4月6日,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马耳他;
5月20日至6月18日,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爱尔兰、英国、西班牙;
10月23日至12月24日,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卢森堡、意大利、比利时、 法国、罗马尼亚;
11月15日至12月29日,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了斐济、西萨摩亚、瑙鲁。
在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期间也有不少国家的武术爱好者来中国进行友好交 流。1975年2月21日至3月12日,以宗道臣为团长的日本少林寺拳法代表团 先后访问了我国的北京、西安、南京、扬州、苏州、上海等城市。改革开放政 策的深入开展促使武术对外交流活动更加频繁。
(六)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武术外交的主要事件
1982年,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邀请,中国武术协会选派一批优秀的武术 教练员赴墨西哥、加拿大、英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意大利、泰 国、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地区援外教学,在国外培养了一大批武术骨干力量, 为将武术推向世界奠定基础。在援外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武术的魅力深深吸引 国外爱好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到我国学习武术的外国人日益增多。 除此以外,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及中国武术协会先后在济南、深圳、北京、上 海、青岛、杭州、广州、香港等城市以及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举办了一系列 武术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训练班,培养了一批武术骨干,在武术的国际传 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口]
进入21世纪,中国武术展演、习练、竞技活动在国际上如火如荼地开展, 促进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友好交流。2002年8月25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30周年和中韩建交10周年,中日韩三国武术协会在北京天坛公园和奥体中心 举行“2002中日韩太极拳交流大会”。参加此次大会的中方人员有2 000余人, 日方人员有587人,韩方人员有79人,总共约3 000人,增进了三国人民之间 的友谊。
继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与文化部、广电总局及新闻出版总署共同支持的、 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中国文化非洲聚焦”中华武术非洲行之后,2011年 5月10日一29日,由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陈国荣率领的中国武术代表团一行 27人应邀访问了马达加斯加、纳米比亚、加蓬及莫桑比克四国,进行6场表 演,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又一次在非洲掀起了武术热。同年8月,中国武术代 表团又为世界带来了一场震撼且极具历史意义的演出一一联合国总部中国武术 专场展演。此次演出的主题是“和平、友谊、健康”。由中国武术协会和中国 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共同举办。展演的参与者包含20多位全国武术冠军、世界 武术冠军及优秀武术运动员,以及70多名美国当地武术爱好者。运动员们表 演了长拳、南拳、太极拳等拳法和刀、枪、棍、剑等器械,全面系统地展示了 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具有中国特色的灯光、音乐、服装,伴随着中国特有的 武术套路,博得全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大使指 出:“武术是中国和平文化的体现,这一理念与联合国倡导的和平理念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武术是构建友谊的桥梁,是促进健康的运动,通过这场精彩的演 出,各界朋友对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将有更深的了解。”[1]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武术积淀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精髓,融合中国 优秀的历史文化、人文价值观等,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武术让世界更 多国家了解、认识中国,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增进各国人民 之间的友谊。中国武术向世界人民展示着它的绚烂姿态,它自身蕴含的独特魅 力和价值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和青睐。
第二十四章
首支国家武术队考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为了进一步弘扬武术文化,国家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组建运动队,以培养优 秀的武术运动员。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支国家武术队的组建,为以后全国各地高 技能运动员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以下我们从它成立的历史背景、涉及的人物、 发展动态和主要事迹,来了解第一支国家武术队建立的来龙去脉。
一、首支国家武术队成立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依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的方针,开展对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 作。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倡导发展武 术。1952年冬,刚刚成立的国家体委正式把武术列为推广项目,设置专门机 构一一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委员会,对武术团体进行领导;该政策出台后,上海 武术观摩大会和华北区人民体育运动大会相继举办。在华北区人民体育运动大 会竞赛与表演会上,下发了 “关于召开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 大会的通知”,区域性民族形式体育运动的竞赛与表演为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 演及竞赛大会的成功举办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研究和整理民族形式体育运 动,以便于逐步地提倡和推广,使之成为广大群众所爱好的体育项目” 口,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天津市第二人民体育场举办了 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是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有来自西北 区、东北区、华东区、华北区、西南区、中南区、火车头体协7个单位的143 名运动员进行70余种不同名目的单练徒手套路,还有对练和集体拳项目以及 名目繁多的武术器械项目工],充分展示了中国武术包罗内容之丰富。大会期 间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的政务院副总理贺龙提出“发掘、整理、提高、推广” 武术八字方针。会后,武术优秀项目团队到中南海怀仁堂及各部委、院校汇报 表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
1953年12月2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在北京青年宫举办“ 1953年全国民 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优秀运动员表演晚会”,晚会包括52个节目[2]。
图24-1 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优秀运动员表演晚会节目单
依次为:
(1)西南李春燕的地躺刀;(2)西南周克钦的定唐鞭;(3)华北蔡云和 蔡信的矛盾对打;(4)西南蓝素贞的自然剑;(5)华北田永福和王金生的空 手夺刀;(6)华北张万成的荷叶单刀;(7)西南赵锦才的三节棍;(8)华北 李文贞的飞虎拳;(9)西南杨国忠和李毅立的对劈刀;(10)西南刀正中和刀 良友的象脚鼓舞;(11)华东高君珠的蟠龙剑;(12)华东邵善康的醉拳; (13)华北田永福的哪吒枪;(14)中南马春喜(时年13岁)的峨嵋剑; (15)西南黄秀珍的虎头双钩;(16)华北刘宝树和任俊峰的醉汉擒猴;(17)铁 路高全荣的花式弹丸;(18)铁路刘振家的方便铲;(19)华东蔡鸿祥和蔡龙云 的对拳;(20)西南李毅立和魏效候的武当对剑;(21)华北宋(松)秉堃 (时年11岁)的六合拳;
(22)华北邱桂香(时年13岁)的提袍剑;(23)华 北李恩贵的鸭形拳;(24)华北高瑞周的太极拳;(25)中南沈少三的花样石 锁;(26)东北原庆春的春秋大刀;(27)铁道房洪吉的刀加鞭;(28)华东宋 保生和中南沈少三的摔跤;(29)内蒙古摔跤表演(增格、色登、旺楚克等八 人);(30)东北朴景子、李乙顺、郑辰星的朝鲜跳板;(31)华北张宝忠、张 英杰的硬弓;(32)西南蓝素贞的绵拳;(33)华东金莲芳和佟佩云的拐进剑; (34)华东宗祥生(时年68岁)的童子功;(35)西北刘宝君的形意拳十二形 合练;(36)华东胡汉平的武松脱铐拳;(37)华东邵善康的九节鞭;(38)西 北张桐的六合刀;(39)东北成传锐的奇形剑;(40)西南彭章全和熊廷中的 三节棍进棍;(41)西南郑怀贤和王树田的空手夺枪;(42)东北张植滨(时 年8岁)的八方刀;
浏览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