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对武术发展的支持下,广大查拳 继承者不断挖掘和整理查拳精髓,为中国武术的发展贡献了力量。1998年中 国刚开始实行武术段位制,首批只有三位武术家达到了最高段位九段,其中两 位武术家张文广、何福都是来自查拳门的弟子,另外一位是武术家蔡龙云,他 虽然不是查拳门弟子,但是也曾练过查拳并且还写了一本介绍查拳的书。到 2003年,又有查拳门弟子庞林太、吴彬达到了九段。可以说,在几百年的传 承与发展中,查拳在努力吸收其他门派的优点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拳术理 论,实现了自身技术与理论的全面发展。

二、查拳的基本内容

查拳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集查拳、滑拳、炮拳、洪拳和弹腿于 一体的拳种体系。查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击方法有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 法、平衡、跳跃旋转、击、刺、劈、砍等内容。查拳重视弹腿,拳术套路共分 十路(其中,第1、2路又各有一套副拳,正、副套路在技术上要求一刚一 柔)。除此之外,查拳还有器械、对练等基本内容。

关于弹腿,世人常云:“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弹腿是查拳的 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查拳的核心技术。习练查拳者,必须先从练习弹腿开始。

弹腿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的记述, 提到一些拳术名家擅长的技法时,就有“李半天之腿”的记载,就是说李半 天善腿法。“手似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也发愁”, 这些都说明弹腿腿法的技术特点和在攻防格斗中的重要作用。

弹腿动作发力勇猛,快速有力,功架完整,按其套路特点区分,则有十路 弹腿、十二路弹腿和六路弹腿三种。其中,十路弹腿在回族拳师中流传最广, 这种腿法发腿迅速,腿屈伸与裆平,从弹腿歌诀中可看出它的特点。

十路弹腿歌(二)

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躲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

十二路弹腿,有说起源于山东龙潭寺,又有说起源于河南谭家沟,故又称 谭腿。这种腿法发腿不过膝,又名寸腿。

六路弹腿腿法是在十路弹腿和十二路弹腿的基础上,由国家组织相关的武 术工作者集体编写而成的。

查拳拳套十路分别是: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 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

对练亦是查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可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和器 械对练三种。对练套路有:五虎双人对拳、查拳五手、二十法对打、破弹腿、 四路弹腿副拳对练、六合掌、六路短打、十二拿、四路查拳对练、鲁汉(鲁 八杰)对打、康八腿对打、对扎枪、对摔棍、对刺剑、抹眉刀破枪、朴刀进 枪、单刀进朴刀、镗进枪、大铲进枪等。

查拳典型的器械种类很多,有查刀[1]、昆吾剑、锁口枪、群羊棍、查 钩、拦马镶、双手带、偃月刀八大件之说。这些器械均有与之配套的套路练 习。虽然不同的器械套路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和特点,但它们也有共同的特点和 技术要求,即方法清楚、身械协调、刚柔相济、节奏分明。查拳器械套路有: 查刀、二路查刀、五虎群羊刀、四门刀、缠丝双刀、春秋大刀、关公十八刀、 朴刀;锁喉枪(锁口枪)、六趟枪、大花枪;盘龙棍、五虎群羊棍、二路五虎 群羊棍;昆吾剑(一路查剑)、三才剑、三路查剑、二龙剑、穿林剑、长睡昆 吾剑、龙形双剑、昆吾双剑、穿林双剑;月牙铲、镗、拦马镶;凤阳钩、眷镰 钩、护手双钩。

查拳的基本功有踢腿、站桩、跳坑、打沙袋、打树、蹲桩、棒捶排功、三 节棍排功、抓功、拧千斤棒、推砖、抓罐子、扔击、抓沙袋、打踹沙包、靠 背、撞击功等。

三、查拳典型的文化特征

查拳的技术特征

查拳系之查、滑、炮、洪、弹腿各种拳术套路的基本动作和演练技法与其 他长拳大致相似。在演练风格和技法特色上,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其一,查拳动作讲究姿势舒展、动作大方。查拳动作舒展中有圆润的特 色,躯干以腰为轴,在做拧、转动作时要与上肢协调配合,使动作更加舒展、 灵活,定势要求头正,下巴内收,挺胸收腹,动作放到最大,姿势舒展。

其二,查拳腿法居多,融合动物形象。查拳腿法要求出腿快速,动作勇 猛,屈伸自然,窜蹦闪展,变化万千。查拳还包含着动物的形象。例如,像龙 一样起落自若、蜿蜒旋绕;像虎一样凶猛善攻、伏坐纵跃;像蛇一样见缝即 入、折叠盘旋;像鹤一样动中有静、持久稳健;像猴一样矫捷灵活。

其三,动迅静定,节奏鲜明。查拳要求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动作迅猛,风驰 电掣,身体各个关节都要适当放松,但到定势时无论前面的动作如何激烈,都 必须转动为静。整个套路,每个组合和动作都有自己在节奏上的轻重缓急。整 套动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气呵成,体现着中华武术的韵律美。

其四,发力顺畅,协调一致。查拳的发力动作讲究流畅,上肢动作力发于

[1]张文广先生在《中国查拳典型器械套路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7年)中专门介绍 了查刀,他认为,“刀如猛虎”的查刀是查拳的重要器械。查刀由刃、背、尖、盘、柄五部分组成。 “查刀套路有5段,48动。全套动作集刀术技法之精华,劈、砍、撩、扎、挂、截、斩以及舞花等各种 技法贯穿套路中。”查刀套路的特点是气势压人、刚劲有力。

腰,传于肩,催于肘,达于手;下肢动作力发于胯,传于膝,达于脚,同时呼 吸配合,使整套发力动作顺达完整。查拳动作强调手脚齐发,下踢上打,讲究 手到脚到,同起同落。另外,查拳还要求将攻防意念贯注于一招一式,强调以 其催力,使精神融注拳式,呼吸配合动作,呈现出内外合一的特色。

如今,查拳是中华武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神 韵,而且也有独到的武术、养生、健身及文化价值,既有利于强身健体、延年 益寿,也促进着民族和谐。查拳用自身独特的肢体语言和内在的精神语言,维 系并增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力。

 

下篇

武术事件篇

什么是历史简单地说就是在过去的时空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今天发 生的事或者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人们通常将历史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 记述一种是历史研究前者是记述昨天发生的事件对昨天发生的事件尽可 能地做一个客观描述后者是沿着一定的解释框架和思路去解释历史上事件 发生背后的逻辑关系即历史的必然性

历史记述的应该是过去的重要人物和事件随着时间的消逝有的在博 物馆里有的在历史文献中有的在历史教科书中……有的永远消失了并不纠 缠当下有的却随着历史前进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地对当下社会产生影响本篇聚焦武术事件梳理武术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旨在探究历史事件背后 的逻辑以期对当下武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十章

武举制:武人入仕为官路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汪洙四喜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古代,金榜题名、状元及第是 无数读书人穷其一生的追求。然文以治国,武以安邦。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状元亦有文武之分。武状元,乃武举殿试圣上钦点第一人。武举,又称武科, 是古时专为选拔武艺人才所开设的选官制度,最初起于女皇武则天,后绝于光 绪年间。中间几度停废、复设,前后历时约1 200百年。

一、唐以前武举萌芽期

周朝官学推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两项便是对 武艺的要求,“射御足力则贤”(《国语•晋语》)。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 武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受到格外重视。这一时期“以射取士”和“以力取士” 成为诸侯列国“以武选士”的主要方式。汉代察举制设有特科一一勇猛知兵 法,元延元年(12),汉成帝下诏令:“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 人”(《汉书•成帝纪》),可见察举制已初具武举制要点。大业三年(607), 隋炀帝杨广下诏:“夫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 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 美,业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才堪将略,则拔之以御侮,膂力骁壮,则 任之以爪牙。……文武有职事者,五品已上,宜依令十科举人。”口]提出 “才堪将略”兼“膂力骁壮”为武人入仕标准,正式启用“科举”制度取士, 为后世武举制度奠定根基。由此可见,武举制虽确立于唐代,但萌芽已久。

浏览1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