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数千人,培养了大批的太极拳 骨干。公司太极拳武术队在他的 带领下,多次参加市、省、全国、 国际太极拳比赛,他的众多弟子 取得了很多奖牌。在市内,他于 1996年成立的“李雅轩太极拳武 术馆”的弟子和学员们也逾千人。 在国内、国际的太极拳比赛中也 是成绩斐然,捷报频传。天津、 大连、抚顺、鞍山等地的弟子们 都是千里迢迢地来成都拜师学艺 后,再回到本地开展太极拳的义 务教拳活动。在新加坡,原新加 坡明东太极拳协会总教练黄汉诚 闻陈龙骡名,数次专程来成都向 陈龙骡学习并正式拜师,回新加 坡后成立新加坡李雅轩太极拳学 院。在新加坡传授李雅轩派太极 拳,陈龙骡夫妇多次应邀赴新加 坡讲学,使其师李雅轩所传拳艺 在新加坡扎根、开花、结果。新 加坡国术总会陈玉和先生、中国 台湾高雄太极拳协会总教练鞠鸿 宾先生、美国环球太极拳社社长 罗邦桢先生、澳大利亚神龙太极 拳协会会长吴国忠先生等,这些

-海外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都率 团来成都和陈龙骏见面交流。陈 龙骡说:“苟利太极,生死依 之。”他正是凭着这种信念,在数 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为弘扬太极 拳事业律精竭虑,全力以赴,开 创出现在的这种可喜局面。

陈龙骤自幼受书香门第家庭 的熏陶,酷爱读书和书法,有很 好的文化素养。他的书法是左右 手都能写,1999年赴新加坡讲学 时,送给新加坡静山区议员林俊 龙先生的一幅数千字的嵇康养生 论条幅小字就是他用左手写的。 为了将他平生向李雅轩先生所学 的太极拳艺昭示后人,多年来除 在《武林》、《武术健身》、《精 武》、《中国太极拳》、中国台湾 《太极拳》、新加坡《武坛》等刊 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外,他又写 出了《杨氏太极拳法精解》、《杨 氏太极剑法精解》、《杨氏太极刀 枪精解》、《三才剑法精解》、 《武当剑法精解》等专著,在海内

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得到了一致 的好评。特别是他所写的《杨氏 太极拳法精解》。书中整理刊出的 其师雅轩先生的太极拳精论和拳 照更是弥足珍贵,可称是习拳的 指南,太极拳著作中的精品。上 海的瞿世镜教授在《武林》2001 年第七期上发表的《“三轩”高足 门第翘楚——杨门弟子素描》一 文中这样评价:“雅轩师伯在四 川广授门徒,相对完整地保存了 杨家太极拳、剑、刀、枪及推手、 散手等技艺……”陈龙骤、李敏 弟编写的《杨氏太极拳械汇总》 包括拳法精解、剑法精解及刀枪 精解各一册,20世纪90年代由四 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再重 版添印,备受海内外拳友赞赏。 陈龙腹可谓著述传真谛,有益于 当代,为太极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与龙骡弟所练并非同一流派 太极拳。自从1986年在徐州相识, 可谓一见如故,彼此倾心。十多年 来,多次在全国太极名家联谊会上 见面,共同探讨太极拳的发展,交 流拳理,切磋拳艺,精神契合,心 心相印。龙骏弟为人雅量高致,有 真才实学,不矜不伐,谦虚谨慎, 恂恂如儒生。从不像时下一些人妄 自抬高身价,瞎吹乱捧,鱼目混 珠,以假乱真。所以我将我知道的 一些情况写成此文,并愿与龙骤弟 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共勉。

饮水思源师恩永志

纪念恩师李雅轩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陈龙嚷

先师雅轩公逝世已经三十八年 了,今年是他老人家一百二十周年诞 辰。回思往事,历历在目,先师音容宛 然如昨。尝思我从先师习拳刚好八 岁,路眦之年,童稚无知;而今六十有 六,早过耳顺之年。岁月如流,怎能不 感慨系之?!当此先师一百二十周年 诞辰之际,我想将我的一些感想写出 来,与我的学生和拳友们共勉。

一、尊师重道始终如一

先师是一代宗师,他在武术界英 名远播,众人景仰。他全面继承了其 师澄甫公的衣钵,在太极拳、剑、刀、 枪、推手、散手等各方面无一不精,达 到了炉火淳青的上层境界。他之所以 能有如此的成就,是与他一生尊师重 道、孝感天地分不开的。记得我在学 拳的时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每逢 春节除夕那天晚上,我父亲都要叫我 到老师那里去给他辞岁,初一一早就 首先到先师那里拜年。除夕晚上去的 时候,总见老师桌上供着香蜡,墙上 挂着杨澄甫太老师的照片和先师母 亲的画像。每次先师都是先祭奠以后 才吃饭。谈起他的母亲,先师的表情 都是无限的怀念,并说母亲去世时, 他哭得昏过去几次,足见其对父母的 孝心。杨澄甫太老师在上海去世后, 报纸登出了消息。他看到消息,悲痛 万分,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惊闻噩 耗,如失怙恃”,表示出如闻父母之丧 的悲痛。在办理澄甫公的丧事时,先 师说他代师兄弟们先拿出了二百大 洋作丧事之用,事后有些人未还他, 他也未予计较,就此作罢。事后先师 又协助将澄甫师的灵柩和少侯师的 灵柩一并取出,送杨太师母母子过了 江以后才回来。在从学杨澄甫太老师 的日子里,凡遇有人对老师不敬,不 管是何人,不管是什么来头,先师总 是义正词严,奋不顾身,维护老师的 声誉和杨氏太极拳的尊严,所以深受 杨太师的垂爱。先师的日记中写到他 和杨太师“相知最深,亲如父子”,师 徒情意之深厚令人感佩。先师孝亲尊 师的品德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后 辈首先要继承先师的武德,要大孝为 先,尊师重道,始终如一。这是我们学 拳和做人的前提。

二、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

先师为了学成太极技艺,可谓是 竭毕生精力,锲而不舍,执着追求,一 门深入。为了跟随老师学拳,他毅然 变卖了家产南下寻师。这种精神今天 很难有人做到。他练拳之刻苦,研究 之勤奋,也少有人及,这从他几十年 间所写的随笔中可以看出来。

他留给 后人的这些心得体会是他数十年的 心血结晶,是我们习拳的指南,是我 们国家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 好好地继承它,领会它,拳艺才能进 步。我常说先师积毕生之精力研究太 极拳,而他却说与他的老师比起来, 最多不过有其师功夫的十分之三四; 而我们现在学拳却不是专业,都是业 余的,投入的精力就更加有限。我常 说我之所以现在有这点成就,能够教 你们,就是我深感我非专业已是先天 不足,只能把太极拳当成我业余中的 专业,当成我生命的一部分,这样才 有了一点成就。如果把太极拳当成业 余中的业余却又想在太极拳中得到 成果,那只能是痴人说梦,更不要说 继承、弘扬了。所以我们要想学好太 极拳,就要有你们太老师这种锲而不 舍、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行。

三、 淳正拳风发扬光大

先师在世之日,常常教导我们, 要保持淳正的太极拳风格。他为我们 留下的数百张拳照,气魄雄伟,舒展 优美,沉稳庄重,不怒而威,给人有神 威不可逼视之感,使人看后有一股浩 然正气生于胸中,敬畏之心油然而 生。这些拳照是太极拳淳正风格的形 象体现,是我们拳架的楷模。而他提 出的“练时要大松大软,纯以神行”, “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我练功的 方向,是找虚无的气势、神明的感应、 莫测的变化”等等,更是习拳者的指

秉承先父遗训弘扬淳正拳风

李敏弟

月14日,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 120周年。作为李雅轩先师的女儿,我 和龙嚷共同发起在本门内举办先父 120周年诞辰的纪念活动。海内外广 大弟子和学员热烈响应,踊跃报名和 捐款,并寄来图片和文字,有的还提出 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其表现出的 对先父的崇敬爱戴之情令我感动。我 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先父的 女儿,我百感交集,感慨万千。我为先 父开创的太极拳事业得到良好的继承 和发展,为本门太极拳能有今天众多 的爱好者、追随者,能有今天大好的发 展形势,能为民众为社会带来越来越 多的健康、幸福与和谐而感到由衷的 高兴和欣慰。我衷心地感谢海内外所 有李雅轩太极拳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学员和爱好者们!也衷心地感谢所有 关心、支持、帮助过李雅轩太极拳的各 界人士!

想我从小即随父习拳,几十年苦 练不辍,并和龙骥一起继承先父的衣 钵,谨遵先父的遗训,不图名不图利, 义务传拳、服务社会。太极人生几十 年,我深深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是技艺功夫和品德修为的完美统一。 仅有技艺和功夫,只能算是得到了表 皮;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摒弃私心杂 念,追求崇高的思想和精神境界,才有 可能成为一流的太极高手。先父和众 多的古圣先贤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我从小在先父身边长大,直到他 去世,二十多年从未离开过他。先父练 功教拳,为人处世,一言一行,一举一 动,我都看在眼里,许多见闻和经历记 在脑子里,他的拳艺和人品都深深地 影响了我,教育了我,我是在先父的言 传身教下慢慢成长起来的。中国的传 统文化和技艺讲究言传身教,潜移默 化。我愿意把我在先父身边的所见所 闻,以及我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奉献出 来,与广大的李雅轩太极拳同道一起 分享。

先父早年追随杨澄甫公习太极, 尊师重道,深得澄甫公器重,得其真传 太极精奥。先父一生精研太极不息,直

浏览4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